日本电影的先驱人物黑泽明于上个世纪的作品---黑白电影<<七武士>>,拍摄于1954年,时过半个世纪,做为电影这门人类最富含共享气息的艺术,七武士在其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无论是影评家,电影艺术家,还是最广泛的电影观众,都愿意将之与<<公民凯恩>>,<<教父>>等做为永远的经典放在一起,这是一部集电影艺术与人文思考于一体的里程碑式作品,它所蕴含的丰富超越了我所有可能的想像,这,一直是我在看该片时不断加强并肯定的那个先决因素。

<<七武士>>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日本战国时代,强盗扰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村民与七武士合力击败强盗。

说到电影,我总是喜欢那些在观看过程中不断给与你悬念的那些精彩.在我的理解中,悬念一词不再局限于希区柯克的那类情节上的出乎意料,而是具有了更为广泛和综合的含义.这样说可能会说明我的一些意思:做为电影本身,所具有的信息的广度,做为作者,对电影艺术思考的力度,做为观众,对电影的身不由已的沉入的深度....而这,正是我看了这部片长达200多分钟的电影之后所要试图进行某种非业内人士的看法的一个迫不急待的态度。

看这个片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被吸引的过程.黑泽明用了开门见山的最直白的手法,在开篇即对整个片子的故事走向做了总体上的概括.那就是做为受压迫一方的农民,与做压迫者一方的强盗之间的不共戴天的矛盾.我们从看到镜头的最初起,就知道这是一段已经开始的导火索,而接下来的,就是这截导火索的如何一点一点地燃烧,直至最后的爆炸.黑泽明的这种最直接的手法的运用,因为他在随后的给我们一点一点的铺展中所表现的高超技巧,如果引用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那种爱好---即在他的影片中,以将观众带入悬念的迷团不断在深入中完全征服观众----这是希区柯克最满意并一生迷恋于此的骄傲.与此,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做为一种叙事语言的方式给观众传达作者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于是手法成为不可避免的工具,电影从它产生的1845年起,那些为电影艺术做出过贡献的从事者都或多或少不断为它的魅力上添加上色彩的一笔,不断丰富着它的表现力。

黑泽明在<<七武士>>中大量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这种手法的应用因为省略去一些有意不详细交待的情节而体现了在很少时间内表达较多的信息,而成为电影是"省略的艺术"的最好注释之一.比如勘兵卫(七武士首领)在屋中杀死强盗这个情节,也是他的首次出场,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冲进屋里,屋里传出几声强盗的叫喊,然后境头切向在屋外焦急翘首的村民.强盗踉跄而出,仆地而亡,勘兵卫走出屋子,丢下一把带血的武士刀.这样安排的作用不仅表现了勘兵卫的武艺,然而不是白描的手法,让观众一展无余,黑泽明没有让观众看到他如何杀死强盗,而给观众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个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勘兵卫的出场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说明.菊千代执意纵马驰骋,轻快的音乐节奏伴随着村民的笑声和他得意的姿态,然后隐入一排房屋,音乐停止,村民疑惑的神情,最后在另一头,马飞奔而出,菊千代哪去了?又过了半饷,菊千代跛脚而出的身影和对马的咒骂让村民狂笑,音乐的节奏再次响起....这两个不同的蒙太奇的巧妙运用,为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的是事半功倍之效。

再一是黑泽明在似乎是平铺直叙的情节展现中表现了不凡的推进能力.这种不凡能力集中表现在他调度穿插很多可以一点点展现各个人物的性格的一些情节,菊千代的醉酒,胜四郎的渴望成为真正武士的成长心路历程,以及胜四郎与志乃短暂无奈的爱情,而在表现这种种看似与主题(斗争)无关的分量很大的情节中,每一个出场的演员都表现了一点:那就是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视为此一情节的主角而完成了为整个事件的最后的决斗做了最充分的人物性格的展现.这些情节相互交错,没有主次,然而给我的感觉却是没有零散与拖沓,反而体现了一种完整-----这种完整反过来体现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当作者做完了这一切的展示后,他有意放下了这个电影,而在屏幕上打出长达有五分钟的"休憩"字样,似乎是有意让观众对前面的一整套的电影艺术进行某种回味和为底下的决斗做一种战斗前的休息.这种奇特的手法我在电影中第一次看到,它所具有的意味如此深长,而在这个背景中,黑泽明又从容表现了电影配乐上的魅力,从舒缓的节奏到鼓点的动地而来,为一前一后的衔接起到了一种奇特的作用.而我,正是在这个休憩的时段里,仔细回味了它令人激动的电影表现艺术.许多因为在被情节完全吸引中无暇顾及的意会在此时又浮出水面并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肯定.这个五分钟的时间也刚刚合适----让我在系统性的回味之后开始期待下面的最后决斗,而就在此时,电影再次开始.我再次被吸引。

黑泽明的很多电影,比如<<罗生门>>,<<影子武士>>,还有这部<<七武士>>,都以日本民族的武士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阶层为表现的主角.黑泽明的这一明显特殊爱好,应该是他电影表现中一个分量很重的主题.同样,在这部片子中,黑泽明进行了他对武士道这种传统的冷静思考.你可以将七武士的命运看成是整个武士道精神的一个缩影.它并非英雄主义式的慷慨激昂,而是带着复杂的神情.勘兵卫做为首领的做用和表现体现了黑泽明对这一历史的一种衰亡命运的思考:勘兵卫的剃度,成为和尚的光头,在此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勘兵卫作为七武士之首,已是看到武士这一阶层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所以他的和尚的身分也表明了一种归隐之意.勘兵卫在电影中三次说到"我(们)失败了....",正是带着黑泽明的这一历史思考.而做为渴望成为武士的胜四郎,仍然做为一名正在经历成长的武士最后与志乃的隔河无奈相望,某种意义上的隔离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爱情并非能战胜一切,它所带给胜四郎的意义,仅是一种人生过程中的成长.武士仍然不能与农民在一起,仍然成为两个阶层.农民最后的喜笑颜开与武士的失落感成为一种鲜明的对比.一如勘兵卫所说"胜利的是农民....",事情结束之后,武士仍然是武士,农民仍然是农民,这种冷清的结局上冷静的处理体现了黑泽明客观的态度.虽然,在整个电影中,很大部分体现了武士与农民的开始交融,这样的结局处理如果搞成大团圆,那么在电影这种艺术中必定会削弱艺术上的含金量.而冷静的彼此回归,正是现实主义真实的写照。

影片最后的镜头,活下来的三武士站在田埂,抬头看着占了镜头五分之四的死去的四武士的坟头.每座坟头上插着代表他们身份的那把刀.斜斜插过天空.在三武士的身边.穿过一排匆匆而过,挑着稻草的女村民.这个画面体现了一种七武士的悲壮,同时又表现了一种整个大众的漠视.对此,黑泽明一定贯注着他个人对武士命运的那个最肯定的看法。


整个片子中人物众多,语言的对白平实而感人,电影镜头的调度上的运用自如,以及黑泽明所喜欢的天空,代表真诚爱情的菊花的海洋,风中摇摆的庄稼,大雨决战中的惊心动魄,七武士的鲜明性格,以及代表着代价的水车,农民对武士的不信任以及后来的融为一体和最后的各行其道,整个片子的信息含量丰富到完全展现了一个战国时代两个阶层的全景式画图.表现了黑泽明游刃有余的电影艺术上的全面与控制节奏的高超能力.而对于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中展开的是一幅广阔的画面.其中对我所起的共鸣是那样的自然和激动,都成为一种随着影片而不断地得以肯定和支持的感觉。

如果苛刻一点来挑一挑黑泽明的这部电影的不足.那么我觉得唯一的就是后面下半部分(休憩以后的部分)上的略略拖沓,这只能说,黑泽明在前半部分中的淋漓尽致和全面展现得太好了,以致于在后一部分中出现了一种重复.如果前面部分打一百分的话,后面部分只能给八十.后面部分给我的印象决没有前面部分的深刻和长远是一定的。

黑泽明曾被称为亚洲影帝.在我看来,他完全可以称得上电影史上不多的传奇人物.他的这部<<七武士>>,被评为电影史上最佳十部影片之一.完全问心无愧.鉴赏电影艺术的课程里,绝不应该少去这漫长而轻松的一课。
(完)

七武士七人の侍(1954)

又名:七侠四义(港) / 七剑客(港) / The Seven Samurai / Shichinin no samurai

上映日期:1954-04-26(日本)片长:207分钟

主演:三船敏郎 / 志村乔 / 津岛惠子 / 岛崎雪子 / 藤原釜足 / 加东大介 / 木村功 / 千秋实 / 宫口精二 / 小杉义男 / 左卜全 / 稻叶义男 / 土屋嘉男 / 高堂国典 / 东野英治郎 / 上田吉二郎 / 多多良纯 / 渡边笃 / 小川虎之助 / 山形勋 / 上山草人 / 清水元 / 高木新平 / 大友伸 / 高原骏雄 / 稻垣三郎 / 堺左千夫 / 千石规子 / 本间文子 / 大久保正信 / 伊藤实 / 大村千吉 / 广濑正一 / 宇野晃司 / 谷晃 / 中岛春雄 / 清水美恵 / 熊谷卓三 / 夏木顺平 / 岩本弘司 / 堤康久 / 马野都留子 / 森今日子 / 加藤武 / 仲代达矢 / 宇津井健 / 山本廉 / 

导演:黑泽明 / 编剧:黑泽明 Akira Kurosawa/小国英雄 Hideo Oguni/桥本忍 Shinobu Hashimoto

七武士相关影评